
防雷 我們準備好了嗎?
字號:T
|T
作者:[貴州科比特防雷產品部]
人氣:
發表時間:2019/1/5 15:51:07
“那幾個雷好厲害!”7月3日晚的那場雷雨,相信許多宜賓市民還記得。過了幾天,還有人在說:“那天晚上響轟轟了,好響哦!”就在那天晚上,宜賓縣雙龍鎮新式村一名婦女彭某某被雷擊身亡。
彭某某的丈夫和長女都在外打工。7月3日,彭某某的兒子周某某從廣州打工回家。彭某某的小女兒周某出門去接哥哥。家中只剩下彭某某一人。晚上8點10分左右,周某某到家,卻發現母親彭某某倒在樓梯頂棚的平臺上,全身冰涼,已無呼吸。當時彭某某的腳朝樓梯梯步,頭朝東方,右手下面壓著手機,左腳的褲子全部破碎,上衣前面破碎,右頸部有乒乓球大小的烏點,左額上有傷口。彭某某所使用的是一部紅色直板手機,被雷擊得粉碎,外殼、按鍵、電板、手機卡全部分開,并且燒焦。此外,平臺的地面上出現3個坑。
事發后,雙龍鎮民政辦、派出所人員到達現場,進行了現場情況勘察,并向周某某和周圍鄰居了解了情況。最后判斷,彭某某是被雷擊中身亡,而且應該是在打手機時被雷擊中的。
雷擊是可怕的,宜賓的安全防范做得怎么樣?近日記者對此作了調查。
宜賓屬于多雷區
據宜賓市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龔道鴻介紹,宜賓市每年都有人被雷擊中傷亡,包括城區。很多人可能認為城區安全,不會被雷擊中,其實,每年宜賓城區都有雷擊受傷事件發生。前些年,成都城區就發生過一起雷擊致人死亡事件。
市防雷中心根據四川省雷電監測資料統計,宜賓2009年閃電發生次數高達31918次,宜賓地區平均雷暴日數高達39.3天,屬于雷電多發區。宜賓每年3月份就進入雷暴期,一直持續到10月份,整個雷暴期長達8個月,其中6、7、8、9月份為雷暴高發期。宜賓的雷擊路線通常是從西北地區往東南延展,部分丘陵地區雷電閃擊次數較為集中。
據市防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較易遭受雷擊的地方,往往是具有地下礦藏的地區、河灘地、地下水出口處、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低洼地,或者在土壤的電阻率不同的交界面上。建筑物內若存放大量金屬物,也容易遭受到雷擊。位于水庫、山脊或山腰上孤立的建筑物容易遭受到雷擊。還有在曠野中的建筑物,就算不高,但由于它孤立、突出,也易遭受雷擊。同樣,建筑群中特別高的建筑物,如煙囪等也容易遭受雷擊,特別是當煙囪排出帶有電荷的灰塵時,更易于遭受雷擊。
雷電是一種令人生畏的自然現象,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防雷常識呢?市防雷中心檢測所所長甘旭韜提醒說,在雷電發生時,應盡量不要到室外活動,尤其不要到江河湖塘等水面附近去活動,因為大多數雷擊死亡的事故都發生在戶外。如果躲避不及,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氣時,不要靠近鐵塔、煙囪、電線桿等高大物體,更不要躲在大樹下或者到孤立的棚子、小屋里避雨,因為一般情況下,高大的物體以及物體的尖端是容易被雷擊的。此外,框架建筑的外墻,尤其是四角也最好不要靠近,因為這些建筑的鋼筋往往是避雷網的一部分,也是遭受到雷擊后電流的主要泄放通道。
在郊外曠野,不要騎車,不要使用有金屬尖端的雨傘、鐵鍬、鋤頭等金屬桿物體或高于頭部。要找一塊地勢低的地方,站在干燥的,最好是有絕緣功能的物體上,蹲下且兩腳并攏,使兩腿之間不會產生電位差(跨步電壓),也降低身高。在雷雨中不要幾個人挨在一起或牽著手跑,相互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在遭受直接雷擊后,互相傳導。
如果雷雨時在室內,一定要關閉好門窗,不要靠近門窗,不要靠近或觸摸任何金屬管線,不要使用任何家用電器。不宜在雷電交加時用噴頭沖涼,因為巨大的雷電會沿著水流襲擊淋浴者。“雷電發生時,最好不要使用手機,更不能在室外或門窗邊使用手機;室內使用座機時,也最好使用免提功能。”甘旭韜提醒。
避雷網是當前主流
避雷針,是我們所熟悉的避雷裝置。很多人一提到避雷裝置,首先想到的就是避雷針。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防雷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包括防直擊雷和防感應雷兩部分。而避雷針就是防直擊雷裝置中的接閃器。
據市防雷中心助理工程師周鵬介紹,防直擊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極三部分組成。接閃器位于建筑物的頂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獲閃電,再把雷電流經引下線引入接地極;引下線,上與接閃器連接,下與接地極連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閃器截獲的雷電流引至接地極;接地極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處,它的作用是使雷電流順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接閃器有幾種形式: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和避雷網等。從公元1753年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以來,避雷針作為接閃器唯一的形式,延續了上百年的歷史,也應用在早期的建筑物上。從十九世紀以后,逐漸出現了避雷線、避雷帶和避雷網。其中,避雷網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網進行雷電保護,依據的原理是古典電學中的法拉第籠原理,是“暗藏”在建筑物中的避雷網絡。
在宜賓現有的建筑物中,避雷帶和避雷網應用得較多,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新建建筑主要采用避雷網。“正因為避雷網暗藏在建筑中,所以人們在建筑物外面遇到雷電時,不宜靠近建筑物外墻。而在建筑物內部時,則需要防止感應雷電。”
防止感應雷,即減少建筑物內的雷電流和所產生的電磁效應以及防止反擊、接觸電壓、跨步電壓等二次雷害。它包括等電位連接設施、屏蔽設施、加裝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線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隨著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也相對嚴重起來,只設計防直擊雷裝置而不配之以防感應雷手段,接閃器再好,也無法獲得好的防雷效果。”市防雷中心主任龔道鴻說,以前由于受經濟條件限制,宜賓安裝的主要是防直擊雷裝置;2008年后,防感應雷裝置的安裝也成為宜賓防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驗收容易年檢難
根據相關規定,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設施必須經過相關專業部門驗收,并由相關專業部門出具防雷設施合格證,交當地建筑工程質監部門,作為建設工程總驗收的依據之一。
《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防雷裝置檢測應當每年一次,對爆炸危險環境場所的防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
“之所以要年檢,是因為防雷裝置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比如,避雷針和外部引下線由金屬制成,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會被氧化腐蝕,進而出現過細、斷裂等情況,影響功能,難以防范雷擊。而避雷器(SPD),以現有的技術和制作工藝,其使用次數(被雷擊的次數)是有限的,在較大雷擊電流通過時,甚至可能一次即損壞報廢。”龔道鴻說。
對于防雷減災,宜賓市政府相當重視。今年3月,市政府辦公室還專門對各區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和單位發出通知要求,防雷裝置設計方案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審核同意,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裝置竣工后,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驗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此外,危險化學品、民爆物品、煙花爆竹等生產儲存場地,通信、廣播電視、電力、旅游景點、網吧、賓館酒店、醫院、學校、車站、金融、大型小區等管理單位要特別重視防雷裝置的年度安全檢測和隱患整改工作,各單位應主動向檢測單位申報檢測。
“目前宜賓城區的建筑,防直擊雷裝置基本安裝了;但防感應雷裝置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只有一些重點防雷單位比較重視。”6日,龔道鴻介紹,防雷設施的安裝驗收沒有問題,但在投入使用后,定期的檢測執行得還不盡如人意。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金房物業公司于2009年3月入駐宜賓一事業單位的建筑樓。其項目部主管王大洪對于該建筑樓的防雷設施有點茫然,因為他們在從上一個物業公司手里接過這個管理項目時,根本沒有接到有關防雷設施的資料,沒有圖紙,也沒有人交接過。王大洪除了在這個建筑的樓頂上看到過避雷針以外,對于這個建筑樓內有沒有安裝其他防雷設施,安裝在哪里,他一無所知。“其實我們非常希望盡快掌握有關情況,也讓專業部門來幫助我們檢測一下,看看防雷設施性能是不是還良好,還能不能起作用。”王大洪說。在得知市防雷中心的電話后,他與防雷中心通了電話,聽對方大概介紹了相關情況,并請對方前來現場查勘。
宜賓城區南岸的一個小區由德昌行物業公司負責物業管理,小區里的最高建筑為29層。業主和物業公司均于2008年入住該小區。德昌行物業公司公共設施設備維護部主管于波在這里工作兩三年了,對小區的設施情況比較了解。據他介紹,小區的防雷設施在修建時已安裝,建筑上都有防雷裝置,配電房等強電區域還加裝了防雷器。對于業主的戶內裝修,物管也要求電線接地。于波記得,2009年和今年前不久,氣象防雷部門分別到他們小區檢測過一次。“小區防雷方面應該是安全的。”他認為。
“防雷設施倒是有,不過沒聽說要年檢呀。”在一個老企業宿舍里,物管人員這樣說。這家企業在換了老板后,宿舍沒有專業的物管人員,企業只是安排了幾名工作人員負責一些簡單的物管工作,如收水費、電費、垃圾清收費等,其他很多事,包括日常安全、設施維修在內,都少有人出面負責,更不用說防雷安全了。
宜賓一家事業單位機房管理人員表示,幾年前,他們的機房在最初裝修時作了接地處理,沒有安裝防雷器,至于后期需要檢測一事,還沒有聽說過。
據甘旭韜介紹,在他們的檢測工作推行過程中,比較重視防雷設施檢測的有易燃易爆、金融等場所和機構,少數小區和學校也比較重視,但是多數建筑物的管理者都還不夠重視,沒有讓建筑的防雷設施定期接受檢測,這當中,老居民樓、老單位宿舍較為突出,就連一些新建小區也沒有接受檢測。“不是新建的就安全了,也不是建筑不高就沒有危險了,每幢建筑,都應該配置良好的防雷設施,并應該定期檢測其性能。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甘旭韜說。
彭某某的丈夫和長女都在外打工。7月3日,彭某某的兒子周某某從廣州打工回家。彭某某的小女兒周某出門去接哥哥。家中只剩下彭某某一人。晚上8點10分左右,周某某到家,卻發現母親彭某某倒在樓梯頂棚的平臺上,全身冰涼,已無呼吸。當時彭某某的腳朝樓梯梯步,頭朝東方,右手下面壓著手機,左腳的褲子全部破碎,上衣前面破碎,右頸部有乒乓球大小的烏點,左額上有傷口。彭某某所使用的是一部紅色直板手機,被雷擊得粉碎,外殼、按鍵、電板、手機卡全部分開,并且燒焦。此外,平臺的地面上出現3個坑。
事發后,雙龍鎮民政辦、派出所人員到達現場,進行了現場情況勘察,并向周某某和周圍鄰居了解了情況。最后判斷,彭某某是被雷擊中身亡,而且應該是在打手機時被雷擊中的。
雷擊是可怕的,宜賓的安全防范做得怎么樣?近日記者對此作了調查。
宜賓屬于多雷區
據宜賓市氣象局防雷中心主任龔道鴻介紹,宜賓市每年都有人被雷擊中傷亡,包括城區。很多人可能認為城區安全,不會被雷擊中,其實,每年宜賓城區都有雷擊受傷事件發生。前些年,成都城區就發生過一起雷擊致人死亡事件。
市防雷中心根據四川省雷電監測資料統計,宜賓2009年閃電發生次數高達31918次,宜賓地區平均雷暴日數高達39.3天,屬于雷電多發區。宜賓每年3月份就進入雷暴期,一直持續到10月份,整個雷暴期長達8個月,其中6、7、8、9月份為雷暴高發期。宜賓的雷擊路線通常是從西北地區往東南延展,部分丘陵地區雷電閃擊次數較為集中。
據市防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較易遭受雷擊的地方,往往是具有地下礦藏的地區、河灘地、地下水出口處、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低洼地,或者在土壤的電阻率不同的交界面上。建筑物內若存放大量金屬物,也容易遭受到雷擊。位于水庫、山脊或山腰上孤立的建筑物容易遭受到雷擊。還有在曠野中的建筑物,就算不高,但由于它孤立、突出,也易遭受雷擊。同樣,建筑群中特別高的建筑物,如煙囪等也容易遭受雷擊,特別是當煙囪排出帶有電荷的灰塵時,更易于遭受雷擊。
雷電是一種令人生畏的自然現象,我們應具備什么樣的防雷常識呢?市防雷中心檢測所所長甘旭韜提醒說,在雷電發生時,應盡量不要到室外活動,尤其不要到江河湖塘等水面附近去活動,因為大多數雷擊死亡的事故都發生在戶外。如果躲避不及,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氣時,不要靠近鐵塔、煙囪、電線桿等高大物體,更不要躲在大樹下或者到孤立的棚子、小屋里避雨,因為一般情況下,高大的物體以及物體的尖端是容易被雷擊的。此外,框架建筑的外墻,尤其是四角也最好不要靠近,因為這些建筑的鋼筋往往是避雷網的一部分,也是遭受到雷擊后電流的主要泄放通道。
在郊外曠野,不要騎車,不要使用有金屬尖端的雨傘、鐵鍬、鋤頭等金屬桿物體或高于頭部。要找一塊地勢低的地方,站在干燥的,最好是有絕緣功能的物體上,蹲下且兩腳并攏,使兩腿之間不會產生電位差(跨步電壓),也降低身高。在雷雨中不要幾個人挨在一起或牽著手跑,相互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在遭受直接雷擊后,互相傳導。
如果雷雨時在室內,一定要關閉好門窗,不要靠近門窗,不要靠近或觸摸任何金屬管線,不要使用任何家用電器。不宜在雷電交加時用噴頭沖涼,因為巨大的雷電會沿著水流襲擊淋浴者。“雷電發生時,最好不要使用手機,更不能在室外或門窗邊使用手機;室內使用座機時,也最好使用免提功能。”甘旭韜提醒。
避雷網是當前主流
避雷針,是我們所熟悉的避雷裝置。很多人一提到避雷裝置,首先想到的就是避雷針。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防雷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包括防直擊雷和防感應雷兩部分。而避雷針就是防直擊雷裝置中的接閃器。
據市防雷中心助理工程師周鵬介紹,防直擊雷裝置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極三部分組成。接閃器位于建筑物的頂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獲閃電,再把雷電流經引下線引入接地極;引下線,上與接閃器連接,下與接地極連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閃器截獲的雷電流引至接地極;接地極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處,它的作用是使雷電流順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接閃器有幾種形式: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和避雷網等。從公元1753年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以來,避雷針作為接閃器唯一的形式,延續了上百年的歷史,也應用在早期的建筑物上。從十九世紀以后,逐漸出現了避雷線、避雷帶和避雷網。其中,避雷網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網進行雷電保護,依據的原理是古典電學中的法拉第籠原理,是“暗藏”在建筑物中的避雷網絡。
在宜賓現有的建筑物中,避雷帶和避雷網應用得較多,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新建建筑主要采用避雷網。“正因為避雷網暗藏在建筑中,所以人們在建筑物外面遇到雷電時,不宜靠近建筑物外墻。而在建筑物內部時,則需要防止感應雷電。”
防止感應雷,即減少建筑物內的雷電流和所產生的電磁效應以及防止反擊、接觸電壓、跨步電壓等二次雷害。它包括等電位連接設施、屏蔽設施、加裝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線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隨著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雷電電磁脈沖的危害也相對嚴重起來,只設計防直擊雷裝置而不配之以防感應雷手段,接閃器再好,也無法獲得好的防雷效果。”市防雷中心主任龔道鴻說,以前由于受經濟條件限制,宜賓安裝的主要是防直擊雷裝置;2008年后,防感應雷裝置的安裝也成為宜賓防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驗收容易年檢難
根據相關規定,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設施必須經過相關專業部門驗收,并由相關專業部門出具防雷設施合格證,交當地建筑工程質監部門,作為建設工程總驗收的依據之一。
《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防雷裝置檢測應當每年一次,對爆炸危險環境場所的防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
“之所以要年檢,是因為防雷裝置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比如,避雷針和外部引下線由金屬制成,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會被氧化腐蝕,進而出現過細、斷裂等情況,影響功能,難以防范雷擊。而避雷器(SPD),以現有的技術和制作工藝,其使用次數(被雷擊的次數)是有限的,在較大雷擊電流通過時,甚至可能一次即損壞報廢。”龔道鴻說。
對于防雷減災,宜賓市政府相當重視。今年3月,市政府辦公室還專門對各區縣政府及相關部門和單位發出通知要求,防雷裝置設計方案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審核同意,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裝置竣工后,未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驗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此外,危險化學品、民爆物品、煙花爆竹等生產儲存場地,通信、廣播電視、電力、旅游景點、網吧、賓館酒店、醫院、學校、車站、金融、大型小區等管理單位要特別重視防雷裝置的年度安全檢測和隱患整改工作,各單位應主動向檢測單位申報檢測。
“目前宜賓城區的建筑,防直擊雷裝置基本安裝了;但防感應雷裝置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只有一些重點防雷單位比較重視。”6日,龔道鴻介紹,防雷設施的安裝驗收沒有問題,但在投入使用后,定期的檢測執行得還不盡如人意。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金房物業公司于2009年3月入駐宜賓一事業單位的建筑樓。其項目部主管王大洪對于該建筑樓的防雷設施有點茫然,因為他們在從上一個物業公司手里接過這個管理項目時,根本沒有接到有關防雷設施的資料,沒有圖紙,也沒有人交接過。王大洪除了在這個建筑的樓頂上看到過避雷針以外,對于這個建筑樓內有沒有安裝其他防雷設施,安裝在哪里,他一無所知。“其實我們非常希望盡快掌握有關情況,也讓專業部門來幫助我們檢測一下,看看防雷設施性能是不是還良好,還能不能起作用。”王大洪說。在得知市防雷中心的電話后,他與防雷中心通了電話,聽對方大概介紹了相關情況,并請對方前來現場查勘。
宜賓城區南岸的一個小區由德昌行物業公司負責物業管理,小區里的最高建筑為29層。業主和物業公司均于2008年入住該小區。德昌行物業公司公共設施設備維護部主管于波在這里工作兩三年了,對小區的設施情況比較了解。據他介紹,小區的防雷設施在修建時已安裝,建筑上都有防雷裝置,配電房等強電區域還加裝了防雷器。對于業主的戶內裝修,物管也要求電線接地。于波記得,2009年和今年前不久,氣象防雷部門分別到他們小區檢測過一次。“小區防雷方面應該是安全的。”他認為。
“防雷設施倒是有,不過沒聽說要年檢呀。”在一個老企業宿舍里,物管人員這樣說。這家企業在換了老板后,宿舍沒有專業的物管人員,企業只是安排了幾名工作人員負責一些簡單的物管工作,如收水費、電費、垃圾清收費等,其他很多事,包括日常安全、設施維修在內,都少有人出面負責,更不用說防雷安全了。
宜賓一家事業單位機房管理人員表示,幾年前,他們的機房在最初裝修時作了接地處理,沒有安裝防雷器,至于后期需要檢測一事,還沒有聽說過。
據甘旭韜介紹,在他們的檢測工作推行過程中,比較重視防雷設施檢測的有易燃易爆、金融等場所和機構,少數小區和學校也比較重視,但是多數建筑物的管理者都還不夠重視,沒有讓建筑的防雷設施定期接受檢測,這當中,老居民樓、老單位宿舍較為突出,就連一些新建小區也沒有接受檢測。“不是新建的就安全了,也不是建筑不高就沒有危險了,每幢建筑,都應該配置良好的防雷設施,并應該定期檢測其性能。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甘旭韜說。
責任編輯:[科比特防雷]
------版權所有http://www.9kcpn7zh.cn(轉載請注明出處)
此文關鍵字:移動防雷,貴州機房防雷,貴州煤礦防雷,貴州防雷資質,貴陽防雷,貴州防雷,貴州防雷公司,貴州防雷工程,防雷工程公司
同類文章排行
- 冷空氣侵入南方 川渝黔持續陰雨
- 專家支招:室內、野外該咋防雷
- 西南地區多陰雨天氣 東海南海臺灣海峽有大風
- 3月的海南緣何還這么冷? 專家解析近期天氣
- 西南地區雨雪不散 華北東北13日降溫
- 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愿者烏蘭察布科普活動正式啟動
- 氣象短時臨近預警 用廣播傳達
- 石嘴山:完成區域站防雷安全檢測工作